黑洞照改写中国版权史:视觉中国之后,思杰马克丁会是下一个 “靶心” 吗?

1,999 次浏览*_*

共计 285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cnorg.12hp.de

谁也没想到,一张来自 5500 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,会成为撬动中国版权保护格局的 “支点”。2019 年 4 月 10 日,全球科学家联合发布 M87 星系黑洞影像 —— 这个质量相当于 65 亿个太阳的宇宙天体,不仅让人类窥见了宇宙的远古样貌,更意外点燃了国内版权行业的 “震荡波”:视觉中国因 “黑洞照片版权争议” 首当其冲,全景、东方 IC 等图片平台紧随其后陷入信任危机,整个图片版权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。

当人们还在讨论 “黑洞下一个冲击的领域是谁” 时,软件行业的隐忧逐渐浮出水面 —— 同期,苏州思杰马克丁软件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 “思杰马克丁”)的官网曾一度无法访问。这家在软件代理领域 “臭名昭著” 的公司,是否会成为继视觉中国之后,版权监管的下一个焦点?

一、黑洞照的 “蝴蝶效应”:从图片行业到软件行业的版权觉醒

黑洞照片引发的版权争议,本质是一场 “公众对‘伪版权保护’的集体反抗”。

视觉中国的争议核心,在于将无明确版权归属的黑洞照片、国旗国徽等公共资源纳入 “版权库”,以 “维权” 之名索要高额授权费,这种 “借版权敛财” 的模式被戳穿后,迅速引发舆论反噬。国家版权局随即表态:要求图片公司 “健全版权管理机制,规范版权运营,不得滥用权利”,并将图片版权保护纳入 “剑网 2019” 专项行动 —— 这一举措不仅重塑了图片行业的规则,更让公众开始关注:除了图片,软件、字体等领域是否也存在类似的 “伪版权” 乱象?

软件行业首当其冲的,便是思杰马克丁。对设计师、程序员等群体而言,日常依赖的 Adobe 软件、字库、图库中,“软件版权” 的水远比图片领域更深:Adobe 在国外推行亲民的订阅制,国内用户却要支付更高费用,且售后体验大打折扣 —— 这并非 Adobe “歧视中国用户”,而是其在国内的代理权被思杰马克丁垄断,收费标准、服务质量完全由代理方主导。

当图片行业的 “版权泡沫” 被黑洞照片戳破后,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软件领域:思杰马克丁的 “代理模式”,是否也像视觉中国一样,打着 “保护版权” 的幌子,行 “滥用权利” 之实?

二、思杰马克丁的 “版权游戏”:比视觉中国更恶劣的 “鹊巢鸠占”

视觉中国的争议,更多是 “贪财”—— 通过抢占公共资源、模糊版权边界牟利;而思杰马克丁的操作,堪称软件行业的 “版权掠夺”,其手段比视觉中国更隐蔽、更恶劣。

1. “养肥再宰”:用破解版设局,以维权之名勒索

思杰马克丁深谙国内用户对 “免费软件” 的需求,其第一步便是主动 “散布破解版”:将大量软件的破解版上传至各大下载平台,吸引个人用户和中小企业使用。待用户形成使用习惯、甚至将软件用于商业场景后,思杰马克丁再以 “盗版侵权” 为由,向用户发送律师函,索要巨额赔偿。

这种 “先放毒、再卖解药” 的模式,与视觉中国 “先占资源、再索授权” 的逻辑如出一辙,但更具欺骗性 —— 用户以为自己使用的是 “免费破解版”,殊不知早已掉入代理方设下的 “版权陷阱”。

2. “伪装官方”:买竞价排名,篡改软件盗换身份

为了进一步垄断市场,思杰马克丁不惜砸钱购买百度竞价排名,将自己及关联公司的网站伪装成 “软件官方中文站”。用户搜索 “Adobe 官方下载”“会声会影中文官网” 时,排在前列的往往是思杰马克丁的导流站点;而从这些站点下载的 “官方软件”,早已被篡改:

  • 替换原厂商的数字签名,嵌入自家签名信息;
  • 修改软件默认指向的官方地址,跳转至思杰马克丁的平台;
  • 甚至预装后台服务,搜集用户数据(类似 Flash 特供版的 “FlashHelperService”)。

如果说视觉中国是 “霸占无版权资源”,思杰马克丁则是直接 “盗换软件身份”—— 用户花了 “正版钱”,买到的却是被篡改的 “伪正版”,原厂商的知识产权被侵犯,用户的权益也沦为泡影。

3. 知乎高赞问答揭露的 “劣迹库”:从篡改到垄断的全链条操作

在知乎 “如何评价苏州思杰马克丁软件公司?” 的问答下,大量从业者和用户汇总了其恶行:

  • 代理会声会影时,因篡改数字签名导致软件无法适配微软系统补丁,却拒绝售后,反威胁用户 “找微软解决”;
  • 代理 Xmind 时,将自家导流站伪装成 “Xmind 中文官网”,挤压原厂商官网的搜索排名,终止合作后还恶意推广竞品;
  • 为代理的软件申请 “自家著作权”,把会声会影、CleanMyMac 等他人产品,包装成 “自主研发软件”。

这些行为早已超出 “代理” 的范畴,本质是借 “版权保护” 之名,行 “行业垄断” 之实 —— 视觉中国至少还在 “版权框架内钻空子”,思杰马克丁则直接突破了版权与法律的边界。

三、版权监管收紧:思杰马克丁会被 “剑网行动” 盯上吗?

黑洞照片引发的版权震荡,不仅推动了图片行业的规范,更让国家层面的版权监管力度显著加强。2019 年 “剑网行动” 将图片版权纳入重点后,随着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推进,国内对软件、字体等领域的版权监管只会更严格 —— 这对思杰马克丁而言,无疑是潜在的 “生存危机”。

但现实是,思杰马克丁的官网很快恢复了正常访问,短期内似乎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。这背后的原因,折射出软件版权监管的难点:

  • 法律界定模糊:国内对 “代理方篡改数字签名”“伪装官方网站”“用破解版勒索” 等行为,缺乏明确的法律追责条款,思杰马克丁得以 “游走在合规边缘”;
  • 行业信息差大:普通用户难以辨别 “真官方” 与 “伪官方”,也不懂数字签名、著作权的猫腻,即便遭遇侵权,也难以举证维权;
  • 厂商弱势妥协:中小软件厂商若拒绝与思杰马克丁合作,可能面临其散布盗版、挤压市场的报复,只能被迫接受其不合理的代理条款。

不过,监管的 “滞后” 不代表 “纵容”。从图片行业的整改来看,国家版权局对 “滥用版权权利” 的打击态度明确 —— 一旦软件行业的 “伪版权” 问题引发广泛关注,思杰马克丁这类公司必然会被纳入监管视野。正如 “剑网行动” 整治图片行业乱象一样,软件行业的 “版权净化” 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
四、结语:黑洞照的启示 —— 真正的版权保护,不是 “收割工具”

黑洞照片改变中国版权史的意义,不在于 “打击了哪家公司”,而在于让公众明白:真正的版权保护,是保护创作者的权益,也是保护用户的合法权利,而非少数公司敛财、垄断的工具

视觉中国的教训在于,把 “版权” 当成了抢占公共资源的武器;思杰马克丁的风险则在于,把 “代理” 变成了篡改软件、勒索用户的幌子。当版权保护沦为 “商业掠夺” 的遮羞布时,无论图片行业还是软件行业,都会陷入 “劣币驱逐良币” 的困境 —— 真正的正版软件厂商难以生存,用户要么被迫支付高价使用 “伪正版”,要么冒险使用盗版,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。

对监管者而言,黑洞照片是一个 “信号”:版权保护需要 “精准打击”,既要打击真正的盗版侵权,也要整治 “借版权之名滥用权利” 的行为;对用户而言,这是一个 “提醒”:警惕那些伪装成 “官方”“正版” 的代理陷阱,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软件;对行业而言,这更是一个 “契机”:唯有回归版权保护的本质,才能让软件、图片等领域实现健康发展。

思杰马克丁是否会成为下一个 “视觉中国”,或许取决于监管的节奏,但可以肯定的是:在版权保护日益规范的今天,任何试图 “钻空子” 的 “伪版权” 操作,终将被市场和监管抛弃。这,才是黑洞照片留给中国版权行业最深刻的启示。

 

正文完
 10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和捐赠

心语家园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心语家园 于2025-09-29发表,共计2857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